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旅游攻略

2020襄阳博物馆探秘:七万件文物中的“中华第一铜马”

2025-08-15人已围观

2020襄阳博物馆探秘:七万件文物中的“中华第一铜马”

(适合历史爱好者、学生群体及家庭游客)

2020年12月22日下午,我们结束了武当山的行程,搭乘绿皮火车抵达襄阳。车厢空旷,行程准点。入住火车站附近的民宿后,匆匆用餐便直奔襄阳博物馆——这座矗立于襄城北街1号昭明台的标志性建筑。

昭明台:千年地标的文化使命

昭明台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他生于襄阳并编纂《昭明文选》,深刻影响中国文学史。此楼历经多次毁建,曾名“山南东道楼”“钟鼓楼”,1990年代重建后恢复古名。主体高34米,采用魏晋风格,现为博物馆核心馆舍。馆方采用“三块牌子一套班子”模式运作:1975年成立博物馆,2006年增挂考古研究所,2010年增设文物修复中心,2013年跻身国家二级博物馆。

镇馆之宝:震撼的魏晋青铜马

安检入馆后,一尊高163厘米、重约2吨的青铜马赫然矗立大厅。此马铸造于1700多年前的魏晋时期,分体铸造后合范包铸而成。细节极具张力:叶片状双耳直立如削竹,三角形马眼炯炯有神,腿部肌肉线条写实,马尾下垂呈自然弧度。尤为独特的是,它融合西域汗血宝马的速度特征与蒙古马的耐力基因,堪称国内现存最早、最大的青铜马,被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铜马”。

五千年文明:879件精品的时空叙事

基本陈列“聆文明之足音”精选879件文物(占馆藏总量1.3%),分五大单元系统展示襄阳历史:

史前南北交融:20万年前遗存印证长江流域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碰撞。

先秦楚文化鼎盛:青铜器铭文揭示楚国从“蛮夷小邦”跃升“战国七雄”的历程,涉及鄂、邓、曾等15个诸侯国。

秦汉明器哲学:汉代模型明器折射“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庄园经济形态清晰可辨。

南北朝宗教融合:画像砖生动呈现道、佛、儒三教文化交汇。

隋唐至明清匠艺:唐宋瓷器多窑系并陈,明代鎏金铜像彰显铸造技艺巅峰。

数字里的珍宝库

截至2019年,馆藏文物达66,859件(套),含一级文物112件(套)、二级385件(套)、三级4,738件(套)。商周青铜器占比显著,尤以带铭文诸侯国器物著称——数量与质量均居湖北省前列。三国文物、战国至清代的铜镜序列、南北朝画像砖及明清道教造像,共同构成特色收藏体系。

建筑与体验:古今交织的立体空间

博物馆占地4,202平方米,建筑面积9,739平方米,设七层功能分区:地下为库房与设备间,一层为序厅,二至三层陈列主展厅,四至六层作临时展览。参观尾声必登昭明台顶楼:在此可俯瞰全国最长仿古街北街,青砖拱洞、重檐歇山顶的昭明台与林立的明清老字号店铺,形成2800年襄阳城的时空切片。

为何值得专程探访?

相较于同类地级市博物馆,襄阳馆以三大优势脱颖而出:

系统性梳理南北文化交融脉络,史前至明清无断代;

七万件藏品中近15%为定级文物,青铜器、石刻、陶瓷门类齐全;

珍品云集:除“中华第一铜马”外,唐代吴道子《孔子像》石刻、王维《孟浩然像》石刻等均为稀世国宝。漫步其间,堪称一场跨越二十万年的文明对话。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