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旅游景点
安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景:守护自然遗产的生态明珠
2025-07-21人已围观
安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景:守护自然遗产的生态明珠
襟江带淮的山水江南,珍稀物种的天然庇护所。
安徽襟江带淮、湖泊星布,这片土地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地貌单元组成,堪称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省内水系密集,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贯穿全境,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宛如明珠镶嵌其中。
目前,安徽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总面积超过4.7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2%。相较于全国14.84%的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安徽的生态守护之路仍在持续拓展。
01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皖浙边界的生态走廊
位于宣城市绩溪县与歙县交界处的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浙江清凉峰保护区构成跨省生态廊道。这里山势陡峭,岩石嶙峋,原始松林挺拔苍翠,森林覆盖率高达93%以上。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人为干扰极少,山体中上部森林植被完整保存了自然原貌,成为华东地区难得的生态净土。2011年,国务院正式将其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地址: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
02 金寨天马自然保护区:大别山腹地的物种宝库
深藏于皖西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8913.7公顷,是中国东部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典型区域。重点保护的是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及珍稀野生动植物。
区内已查明维管束植物1881种,陆栖脊椎动物185种。1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此栖息,包括珍稀的银缕梅、大别山五针松;18种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在此繁衍,如原麝、大鲵、白冠长尾雉等。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
03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大别山区的翡翠秘境
安庆市岳西县境内的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300公顷,堪称大别山区的生态明珠。森林覆盖率突破90%,保存着大别山区最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
高等植物多达12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就有20多种,包括珍稀的大别山五针松、金钱松。金钱豹、原鹿、大鲵等十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此自由栖息。专家盛赞其为“一块尚未雕琢的翡翠”。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
04 升金湖自然保护区:东亚鹤类的越冬天堂
池州市东至县的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域面积33333公顷,是中国最主要的鹤类越冬地之一。全球种群数量最多的白头鹤选择在此越冬,使其赢得“中国鹤湖”的美誉。
2015年12月,升金湖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安徽省首个获此国际殊荣的自然保护区。这里水质优良,盛产虾蟹、鳙鱼等水产品,湖畔藜蒿、芡实等野生植物资源丰富。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
05 古井园自然保护区:岳西高地的生态方舟
同处岳西县的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904.3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3%。这片大别山东南部的绿色宝地,集中了当地最具保护价值的植物原生地与野生动物栖息地。
201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守护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以及其中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内已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
06 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豚类的生命驿站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跨池州、铜陵、芜湖三市,总面积315.18平方公里,江段全长58公里。作为全球首个半自然条件豚类养护基地,这里承担着白鳍豚、江豚等珍稀物种的救护使命。
保护区内水道迂回曲折,湖泊星罗棋布,为豚类提供了理想栖息环境。除水族馆、标本馆等科研设施外,还拥有和悦老街、九华山大士阁等文化景观,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科普教育的有机融合。
地址:安徽省铜陵市郊区
07 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活化石的诺亚方舟
宣城市境内的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565公顷,是全球最大的扬子鳄种群基地。始建于1979年,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守护着这一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
保护区内生活着30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除扬子鳄外,还有云豹、梅花鹿、虎纹蛙等珍稀物种。核心区面积518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27.94%,为扬子鳄提供了最佳栖息环境。
地址: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08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黄山山脉的西延瑰宝
横跨池州市石台县与黄山市祁门县的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821公顷,主峰海拔1727.6米。作为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自古享有“西黄山”的美誉。
保护区内已记录兽类49种,鸟类147种,爬行类33种,两栖类17种,鱼类25种,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五大景区各具特色,以雄奇险峻著称,峰峦叠嶂,瀑布飞悬,云海松涛交织成壮丽画卷。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
安徽的生态保护工作正迈向法治化新阶段。2024年5月1日,《安徽省自然保护区条例》正式实施,禁止在保护区内引入外来物种,严禁砍伐、放牧、狩猎等破坏活动,违者最高可处一万元罚款。
条例同时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组织参观、旅游、研学活动,必须严格按照依法编制的方案进行。这种保护与发展平衡的管理思路,恰如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西递的古村落保护理念——在保存自然本底与人文底蕴的前提下,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