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旅游景点
广东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名录及生态价值深度解析
2025-07-23人已围观
广东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名录及生态价值深度解析
广东省湿地类型涵盖滨海、河流、湖泊、沼泽及人工湿地五大类,共20种形态,其中滨海湿地面积最广、类型最丰富,河流湿地次之。
广东省湿地资源呈现多元化分布格局,从滨海红树林到内陆湖泊,从河流滩涂到人工水库,构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网络。这些湿地不仅承载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更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了天然屏障。
目前全省共有国际重要湿地6处,国家重要湿地3处,而国家级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修复和科普教育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01 国家级湿地公园完整名录
根据最新统计,广东省正式获批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已达24处,另有4处处于试点建设阶段。这些湿地公园遍布全省14个地级市,形成了一张覆盖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的生态保护网络。
韶关市以5处国家级湿地公园位居全省首位,江门市和肇庆市各拥有4处,广州市则拥有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
序号名称所在地区湿地级别区域分布特点1广东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阳江市国家级典型滨海红树林生态系统2东莞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东莞市国家级珠三角水乡生态修复典范3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广州市国家级超大城市中央湿地4广州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广州市国家级城市景观与湿地融合5广东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江门市国家级著名鸟类栖息地6广东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韶关市国家级粤北重要水源地7广东罗定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云浮市国家级西江流域生态节点8广东郁南大河国家湿地公园云浮市国家级西江支流湿地生态系统9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湛江市国家级热带红树林保护区10广东开平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江门市国家级侨乡生态建设代表11广东孔江国家湿地公园韶关市国家级水库湿地生态修复区12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河源市国家级华南最大人工湖13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中山市国家级珠江口西岸滨海湿地14广东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肇庆市国家级喀斯特地貌湿地15广东翁源滃江源国家湿地公园韶关市国家级北江源头生态屏障16广东东江国家湿地公园河源市国家级东江水源保护区17广东阳东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江门市等国家级跨区域红树林保护地18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肇庆市国家级城市湿地与文化旅游结合体19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深圳市国家级都市中央生态示范区20广东连南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清远市国家级少数民族地区农耕湿地21广东新丰鲁古河国家湿地公园韶关市国家级南岭山地水源涵养区22广东连南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清远市国家级梯田湿地复合系统23广东四会绥江国家湿地公园肇庆市国家级(试点)绥江流域湿地24广东南海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佛山市国家级(试点)珠江三角洲江心岛湿地25广东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江门市国家级(试点)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区26珠海横琴国家湿地公园珠海市国家级(试点)粤港澳合作示范区生态核心27广东惠州潼湖国家湿地公园惠州市国家级(试点)珠江口东岸重要湿地28广东三水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佛山市国家级(试点)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
02 湿地保护特色与生态价值
红树林湿地占据核心地位
在广东省湿地保护体系中,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特殊地位。全省红树林地面积达1.1万公顷,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际重要湿地有3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17处。
超过半数的省级重要湿地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例如海陵岛红树林、雷州九龙山红树林等国家级湿地公园。
这些红树林湿地构筑了坚实的滨海绿色屏障,在防风消浪、净化水质、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澄海义丰溪红树林省重要湿地为例,当地通过清除海漂垃圾及薇甘菊等外来入侵植物,系统性实施海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显著提升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度。
城市湿地公园的创新实践
广东省在城市湿地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作为超大城市中央湿地,创造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共生的典范模式。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则探索出都市核心区湿地生态修复路径,为高密度城市提供了珍贵的生态空间。
这些城市湿地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成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监测数据显示,广州海珠湿地记录有鸟类180余种,昆虫类近300种,其生态价值已获得国际认可,于2023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水源涵养湿地的战略意义
粤北山区的南水湖、万绿湖、孔江水库等湿地公园构成了广东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万绿湖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其水域面积达370平方公里,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
孔江国家湿地公园通过系统实施水源保护工程,水质长期维持在Ⅱ类标准以上,为下游地区提供了优质水资源。这些湿地公园的建立,显著增强了区域水源涵养能力,构筑起生态安全屏障。
03 总结
广东省已建立28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中24处已正式获批,4处处于试点阶段。这些湿地公园与6处国际重要湿地、3处国家重要湿地以及43处省级重要湿地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湿地保护体系。
在各类湿地中,红树林保护成效尤为突出,全省已建立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处。
通过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广东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红树林生态修复,并与广西、海南建立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在红树林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广东省湿地保护工作严格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各类湿地公园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石和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