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旅游景点
探秘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自然奇观与人文瑰宝
2025-08-01人已围观
探秘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自然奇观与人文瑰宝
地质公园概况
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地带的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8′~107°06′E,北纬24°18′~24°50′N,海拔274~1500米。这个总面积930平方公里的区域,由百色市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和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发育着两大地下河系统,形成了典型的高峰丛地貌。公园内拥有全球最大的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最集中的凤山洞穴大厅群、跨度最大的天生桥,以及保存最完整的早期大熊猫小种头骨化石。这些资源不仅具有重大科研价值,其美学观赏价值也极为突出。
核心景观与特色
天坑与洞穴系统
公园内分布着全球最大的天坑群,其中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包含7个天坑。凤山则拥有最集中的洞穴大厅和天窗群,最大跨度的天生桥也坐落于此。这些地貌特征构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喀斯特景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发现了最完整的早期大熊猫小种头骨化石,为古生物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独特天坑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包括特有的天坑植物群落和洞穴动物群落。
水文地质奇观
布柳河峡谷全长15公里,拥有气贯长虹的仙人桥。这座天然石桥桥面厚度达78米,拱高87米(含水下20米),孔跨177.14米,桥宽19.3米,总高165米。其壮观程度堪称世界级喀斯特地貌的代表作。
三门海天窗群由七个岩溶天窗组成,其中三个可通过自然通道乘船进入。这里山中有海、海上有门的独特景观,被专家誉为"世界之窗"。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6.5-21.0℃,湿度约40%,石笋、石钟乳等喀斯特沉积物发育丰富。
主要景区介绍
乐业县景区群
大石围天坑景区包含7个对外开放的天坑,其中大石围天坑为核心景观。这里不仅有神奇险峻的天坑,还有三曹山森林、樱花林等景观。把吉石灰窑古法造纸作坊展示了当地传统工艺。
罗妹莲花洞是全球已发现洞穴中莲花盆最多、最大的洞穴。配套的地质公园博物馆通过多种展示手段,系统介绍了地质遗迹特征和当地人文风情。
布柳河景区集峡谷观光、攀岩漂流等功能于一体。河谷雨林覆盖率超过90%,栖息着猕猴等多种珍稀动物,生长着任豆等国家级濒危植物。
凤山县景区群
三门海景区的天窗群规模最大、景观最奇特。坡心地下河出口形成的明暗湖串连景观,构成了"三湖三洞"的独特格局。
江洲景区拥有全世界发育于二叠系可溶岩地层中第一长洞,已测量旱洞长度达370000米。洞内发育有25个大型厅堂,其中8个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
鸳鸯泉景区的鸳鸯泉因一蓝一绿两色泉水相隔仅20米而闻名。鸳鸯洞内32根高度超过10米的石笋中,最高达36.4米,洞厅容积达1,070,000立方米。
地理与气候特征
公园位于典型的块状岩溶区,两大地下河系统孕育了成熟的高峰丛地貌。相较于普通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天坑群规模更大,洞穴系统更复杂。
气候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雨量1550.7-1356.4毫米,雨季集中在5-10月。年均气温16.4-19.2℃,7月最热,1月最冷。高大的山体削弱了冷空气入侵,使这里夏日清凉、秋高气爽,3-11月都适合旅游。
科研与文化价值
公园内保存的早期大熊猫小种头骨化石,为研究古生物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独特的天坑生态系统保留了大量特有物种,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多民族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把吉石灰窑古法造纸等传统工艺,展现了当地人民适应特殊地质环境的智慧结晶。
发展历程
2010年10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希腊召开的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大会上,正式将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同年10月4日,乐业县和凤山县分别举行庆祝活动。2012年11月24日,公园揭碑开园仪式在凤山县隆重举行。
这座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研究喀斯特地貌和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实验室,同时也是展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