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旅游景点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景概览

2025-07-23人已围观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景概览

国家级景观的体系化保护

自1982年我国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以来,国务院已批准设立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到10.36万平方公里。这些景区代表着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最高保护层级,其中杭州西湖、嵩山、桂林漓江等景区早在1982年就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体系在2007年前被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此后统一更名为现称。

住建部官员李如生曾强调:“风景名胜区的长远发展目标是门票免费,回归公益性”。这一理念凸显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为全民共享遗产的根本属性。截至2017年,国务院共公布了九批名录,其中第九批新增了包括新疆托木尔大峡谷、浙江大盘山在内的19处景区。

分区详述

华北地区

山西:五台山(1982)、恒山(1982)、黄河壶口瀑布(1988)等6处。壶口瀑布作为晋陕共有的自然奇观,其磅礴气势令诗人光未然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的壮丽诗篇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1982)、北戴河(1982)、野三坡(1988)等10处景区。其中太行大峡谷于2012年列入第八批名录

北京:八达岭—十三陵(1982)、石花洞(2002)

东北地区

辽宁:千山(1982)、金石滩(1988)、本溪水洞(1994)等9处

吉林:松花湖(1988)、净月潭(1988)等4处景区

黑龙江:镜泊湖(1982)、五大连池(1988)等4处,其中大沾河为2017年新增

华东地区

浙江以22处景区位居全国首位:

杭州西湖(1982)、普陀山(1982)、江郎山(2002)等

浦江仙华山于2017年第九批入选

福建:武夷山(1982)、鼓浪屿(1988)、湄洲岛(2012)等19处。妈祖文化圣地湄洲岛在第八批名录中获批

安徽:黄山(1982)、九华山(1982)、天柱山(1982)等12处

江西:庐山(1982)、三清山(1988)、武功山(2005)等18处

中南地区

湖南:衡山(1982)、武陵源(1988)、崀山(2002)、紫鹊界梯田(2005)等21处。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古城于2004年列入第七批名录

河南:嵩山(1982)、云台山(1994)、太行大峡谷(2012)等10处。2012年第八批名录中,河南太行大峡谷正式获批

湖北:武汉东湖(1982)、武当山(1982)等7处

西南地区

四川:峨眉山(1982)、九寨沟(1982)、蜀南竹海(1988)、剑门蜀道(1982)等15处

贵州:黄果树(1982)、马岭河峡谷(1994)、紫云格凸河(2005)等18处。其中黄果树瀑布实为1982年首批而非“无记录”

云南:石林(1982)、大理(1982)、三江并流(1994)等12处

西北地区

陕西:华山(1982)、黄帝陵(2002)等5处

甘肃:麦积山(1994)、崆峒山(1994)、鸣沙山月牙泉(2012)

新疆:天山天池(1994)、赛里木湖(2012)、托木尔大峡谷(2017)等6处。2017年第九批新增的托木尔大峡谷被誉为“地质教科书”

西藏:雅砻河(1988)、土林-古格(2012)等4处。古格王朝遗址所在的土林景区在2012年第八批名录中入选

区域分布特征

从省级分布看,**浙江(22处)、湖南(21处)、福建(19处)、贵州(18处)**位列前茅。而上海是目前唯一没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省级行政区。这种分布格局与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高度契合——喀斯特地貌集中的贵州、山水资源丰富的浙江、地质奇观遍布的湖南均形成了规模化的景观集群。

1982年即被列入首批名录的,就有杭州西湖、桂林漓江、武汉东湖、嵩山、剑门蜀道等知名景点。此后每批新增数量虽有波动,但保护范围持续扩大。特别是2012年第八批和2017年第九批分别新增17处和19处景区,使更多生态脆弱区和文化遗产地被纳入国家保护体系。

这些风景名胜区中,有24处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黄山、九寨沟、武夷山等,印证了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全球突出价值。通过系统性保护,这些“国家地理名片”将持续展现中华大地的壮丽景观与人文精髓。

随机图文